关于孔子读后感 电影《孔子》读后感
作文「关于孔子读后感 电影《孔子》读后感」,作者佚名,请您欣赏。努努作文网荟萃众多优秀学生作文,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请使用网站顶部的作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本站作文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习作,不能当作范文使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关于《孔子的故事》的读后感600字|读书笔记网
[引言]读完《孔子的故事》后,“我学得又快又急,问心无愧。”"通过温习过去来学习新事物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在我的书房里,我只知道孔子的两个名字..如果你认为它很好,欢迎评论和分享~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
本文“关于《孔子的故事》读后感受600字”由读后感受全集整理而成,仅供参考。
孔子故事述评
"敏感和渴望学习,我不羞于问.""通过温习过去来学习新事物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在我的研究中,我只知道孔子的这两句名言,但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的话可以流传下来?读完《孔子的故事》,我对他有了更好的了解。
孔子,又名邱,名叫仲尼,春秋时期易贝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事始于孔子的诞生和成长。主要讲述了他创办杏坛教育、招募弟子、广泛推广“李周六艺”和14年周游世界,以及创立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的故事。晚年,孔子开始编纂《春秋》,因为他的抱负无法实现。他的演讲和与弟子们的对话也被编成了《论语》,这是一部传世之作。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许多行为值得学习。从他早期对李周的研究到他向圣人学习、造福人民的决心,孔子谦虚、好学、务实和进步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我最大的感受是“从冰冷的窗户中学习很容易”。孔子早年失去了父亲,渐渐地,他的母亲无法教他,把他交给了祖父。“一个冬天,雪下得很大,孔子在雪中小跑了一会儿,扎了一会儿马,然后趴在地上练习胳膊和手腕……”我想:“孔子才十岁!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怎么做到的?”带着疑问,我继续阅读。原来孔子在读《易经》时有些怀疑。他看见他的祖父正在休息。因为天气寒冷,他练习武术来强身健体。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奋学习,善于提问,热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孔子。我想,“孔子真的很勤奋!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不休息,我还在学习,如果我不明白,我会虚心请教我的祖父。恐怕[读报告:www.64foot.com]会打扰我爷爷,挤出时间来保持健康。他的动机是什么?事实上,回顾前一篇文章,孔子已经下定决心要学习“庙祭”后心中的仪式。他宣传仪式的方式,是希望所有的君主都能以仁义道德治理世界,一个孩子,从小却窝藏世界,真让人敬佩!
孔子在这个故事中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从小就设定生活目标,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知识时,虚心请教他人。此外,我们也将像孔子一样,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
孔子生活艰难,但他从未停止学习。俗话说,学习永无止境。我们应该像他一样,虚心为梦想而学习。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勇往直前!
电影《孔子》读后感

看电影《孔子》有感
时间飞逊,转眼间已到2010年。但是,我们这些后代,需要了解前代的光荣历史。
《孔子》主要讲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孔子就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电影只截取了他51岁到去世,前一半讲他的政治生涯,后一半讲他周游列国。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电影中……
孔子是一个有爱心的人。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有一个叫漆雕弓小男孩被指定陪葬,他是季相国生前最喜欢的小奴。他因为不想死,就趁看守不注意时逃跑,被发觉后季孙斯派了还有很多士兵进行抓捕。
逃跑的的路上,他被孔子的弟子冉求救回了夫子家里。在一次朝会上,孔子向君上请求赦免这个小男孩,并在朝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孔子向这种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发起了犀利的攻势,最后他战胜了世俗偏见。
孔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孔子任中都宰的一年,鲁国大治,引起邻国齐国的不安,试图通过相约会盟的方式挟制鲁国国君。孔子深知这是一次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于是求季孙斯援兵五百乘。但当鲁国国君和孔子到达夹谷时,兵车并没跟来。当齐国准备发动军队挟制鲁国国君时,孔子设计的第二方案是让一百牛车在后方扬起了灰尘,让敌人以为有千军万马,硬生生收了兵,还归还了之前被抢的汶上三城。这一战充分展示了孔子的足智多谋。
孔子是一个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鲁国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当孔子代理国相时,立即提出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政令下达后,公山狃带头起兵反叛,孔子率领众弟子保护国君登上武子台。武子台下,公山狃一声令下,无数弓箭射向武子台。孔子最后以十二条熊熊火龙将叛军彻底制服。但堕三都的行动因种种阴谋阻挠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开始迷恋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这也直接导致了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在孔子周游列国时,齐国再次发兵攻占鲁国。年迈的季孙斯想把孔子迎回鲁国。但最终只让孔子的弟子冉求回国。冉求在齐鲁大战中率军取得大胜。垂暮之年的季孙斯幡然悔悟,希望在临死前得到孔子的原谅。他交代儿子一定要把孔子接回鲁国。最终孔子决定启程归鲁。归鲁后的孔子不再参政,只专心讲学,一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近几天,海岸影城1号厅排期基本为《孔子》,上座率达90%,据海岸影城工作人员透露:有很多老人前来观影,也有很多人带着孩子前来观看。可见,孔子在中国是深得人心的,《孔子》的号召力也是值得肯定的。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定淡定的眼神,礼义娓娓道来的神韵,仿佛孔子转世。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韵,她天生就是一个好演员,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里。南子这个角色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觉得可有可无,它一旦不存在,你会觉得缺了很大一块。孔子其实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截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南子让世人看到了孔子并非神,孔子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南子虽然简单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实为一个看点耐人寻味,又怎么会是可有可无呢。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 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 但不可否认,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表现起来就不会像看历史书一样晦涩难懂和索然无味。这部影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好的,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都没有打水漂。 媒体的担忧,在现在看来有惊无险,《孔子》并不会因为阿凡达遭到票房威胁。中国的历史深得人心,孔子的礼义仁和备受推崇,胡玫的实力也得到见证。 海岸影城将着力安排1号厅放映《孔子》,让广大观影者在“深圳第一幕”的最佳观影效果中体会《孔子》的精髓。 相关评论: 今日观《孔子》首映归来,为这部影片叫好! 整场下来,我哭了至少四五次,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颜回和子路之死。之前也曾几度读过历家对这两处的记载,虽然影片没有能够如实记录“孔子哭颜回”的经典,但是,师生之情同样让人感动。这里首先要提到任泉的表演,的确非常好!在我看到的任泉所有的影片、电视剧中,这是是最好的一个,在这部影片之中,任泉的颜回也称得上是最优秀的!在史书之中,颜回有两则内容最令我感动:“好学”和“哭颜回”。除此之外,对颜回的印象是相对空洞的。提到较多的反而是传说中的他的后人“颜直卿”了,当然,是否真的是颜回之后,可能也有不同意见。但是,从任泉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做这样一个学生的老师会有多幸福,如果我能有这样的学生,我同样会感受到为师的巨大成就,用自己最真诚的心去憧憬“大道相传”!让我真正体会到,这样的一个学生先我而去,一定会痛彻心扉。 颜回,论成就当然要比子贡、冉求和子路他们少,但是,能够一直做为孔门弟子之首,被后世尊为“复圣”,配享祭孔,是有其道理的。任泉的表演让我再一次体会到,这不仅是“合理”的,更是“合情”的。可以预见,颜回,将从一个符号,真正成为以后文艺创作中生动的形象,任泉功不可没! 当然,另一个值得赞赏的是影片的安排,观影之后才真正体会到胡玫为什么会抱怨孔子的故事太多,难以安排,为什么会说这样的处理用尽了他所有的经验。我非常认同这种安排,很明显,这不是一个仅仅是艺术上可观性的处理,更重要的是这种安排最好的体现了孔子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先写这些吧,明天再继续,交待一句,周润发的表演恰到好处,的确不愧老戏骨,对孔子的气质表演的非常到位,难怪胡玫会如此盛赞他。 当然,毛病也不是一点没有,“子见南子”就是非常明显的败笔,胡玫导演没有必要这么不自信,用不着非得用周迅来拉这点人气。这些,明天再讨论吧。(有点多,你自己精简一下吧)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很不错,真实展现了孔子后期的人生经历,周润发将孔子演得很到位,尤其是他不顾自己的形象仰身倒在泥水中对着马大声笑的场景深深的打动了我,他将当时孔子的无奈与内心的酸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这部影片中的孔子是一个有理想,并始终不渝的去实现心中的抱负的一个人!虽然他的谋略没有得到施展还被驱逐出鲁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心中的信念,由他与老聃的谈话中我们不难得知!这部影片都难这些一一展现出来啦!而且在前半部分,几场战役也拍得很宏伟,尤其是堕三都战役场面更是壮观!而在影片后半部分描述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很多场面感人至深,虽然有人质疑分食肉汤这场戏,但我个人觉得这正是导演和编剧的精妙之笔,这样不仅将孔子在外的落魄表现出来了同时也展示了孔子爱弟子的伟大形象,他并没有光想到自己而是要与弟子同食看到这里我不禁为他的行动而感动落泪!而在描述孔子周游列国中重点写了在卫国的经历,我们在这当中看到了周润发与周迅那不相上下的传说中的“子见南子”这一部分,史料中对这一部分记载相当少,而在导演她发挥的丰富想象中,我们看到了一段精彩的“子见南子”,南子的风情与他想挽留孔子的神情都不经意流露出来!周迅不愧为一位优秀的演员,你看她与卫灵公那段,不仅体现出了南子极欲执政的霸心还表现了她丰姿绰约的形态!同时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个镜头又让我为之动容,便是他们到达郑国有人在旁边以砍树驱逐他们,但孔子仍坚持在一旁给他的弟子讲学,我被他的坚韧与执着所打动!其后颜回与子路的死又一次让我落泪,虽有很多所谓的“砖家”说颜回的死是根本没有历史根据的,但我认为导演和编剧们这样写也有他们的道理,颜回身为孔子最爱的弟子,为了夫子的那些书,他毅然决然的决定牺牲自己,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明有生还的机会,但他为了将夫子的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他不顾一切的一次又一次的救起书简,我对他的这种大无畏精神感到无限钦佩!而子路作为另一位孔子的喜爱的弟子他的死也是让我们不禁感叹,他是多么遵守着夫子的教诲,死也要衣冠整齐!最后在孔子回到鲁国后,导演将镜头停在孔子下车时的那只鞋上,我想是为了与前面描写的鞋子做对比,更是为了说明孔子在周游列国的酸苦与艰辛!孔子最后一声的吟叹也将他的生命定格在了73岁。电影终究是电影,它还是一种艺术创作,不可能将每个细节都做的那么完美,请不要那些什么所谓的“砖家”说三道四,说这里那里与什么史实不符,我们看的仅是部电影!个人认为《孔子》这部电影不愧是部大片,值得一看!这是我原创的,只是一些个人感受,写得不好,请见谅!永远支持《孔子》!!!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500字__孔子的故事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历史类的书——《孔子的故事》。这是一本介绍孔子生平事件的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一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故事》中有许多故事,其中一个关于孔子有趣的故事:
一次,孔子带着弟子来到宝地(dì)观赏风景,看见路上一群孩子在玩耍。孔子便乘马车慢慢驶过去,别的孩子全躲开了,唯独一个小孩一动不动。孔子说:“小孩,请你让一下可以吗?”小孩不但不让还岔开双腿,说:“不行,这里有个城池,你的车马怎么过去啊!”孔夫子说:“咦,这明明是路,哪有城池?” “我脚下边就是城池。”孔子一看,孩子两条腿岔开像城门一样,两腿中间放着几块石子,搭了一道小城墙。于是,孔子问这孩子:“这个城墙有什么用啊?”小孩说:“城墙是挡你车马的,还要防军队。”孔子就说:“你这么小的城墙,我车过去又怎样呢?”小孩说:“不对,这总还是一道城墙。既然是城墙,你的车马怎么过得去呢?”孔子就请教小孩说:“那我该怎么办呢?”孩子就说:“你觉得是城躲车马,还是车马绕城而走呢?”孔子一想,只能让马车从他旁边过去。
读了《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我懂得了孔子之所以博学多才是因为他谦虚好学的美德;之所以能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是因为他勤学苦读。他那刻苦学习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

《系辞传》》——孔子的《易经》读后感

□毕宝魁
最近徜徉在《易经》的境界中,发现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太大,简直大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甚至可以说,没有孔子的引领和介入,我们是没有办法解读这部天书的。没有孔子的“十翼”作为翅膀,这部书便很难穿越历史的时空而流传下来。这里只简单讲讲“十翼”《系辞传》中孔子思想的闪光点。
《十翼》是孔子关于易经的十篇文章,包括《象传》《彖传》《系辞传》各分上下,是六篇,还有《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四篇,共十篇。《文言传》是文饰“乾”、“坤”两卦的,与其他卦爻无关,《序卦传》是讲解六十四卦顺序排列原因的,非常值得研究,拟另撰文说明。《说卦传》是推论八个原始卦象,所谓的经卦意义的,是孔子的对于八个卦象的理解。《杂卦传》则是讲综卦、错卦原理的。这三篇文章都属于专门的论述,只有《系辞传》是很分散的议论,有人说相当于《易经》通论,有一定道理,但似是而非,我认为还不是通论,而是孔子解读《易经》心得的总汇。
《系辞传》是孔子读《易》随感录
《系辞传》上下篇各分十二章,孔颖达《易经正义》和朱熹《易经本义》的说法比较有道理,今依其说。上篇前七章都属于总论,是从不同角度来诠释易经的。如开头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是对《易经》整体精神的理解和阐释。大意说:天高而尊,地卑而低,乾坤的位置便确定了。低下和崇高的位置一旦依次显现出来,事物高低贵贱就各居其位。天的动和地的静有一定的规律,阳刚和阴柔的性质便判然分明了。这是对《易经》产生根源的解释,也是把自然和人类活动联系起来的理解。第二章开头几句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圣人设置八卦的卦象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在卦象上设置言辞来说明吉凶,用阴爻和阳爻相互推移变动而产生变化。是对八卦产生以及运用的进一步解释。
《系辞传》下篇第二章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文字是阐释八卦是如何产生的,是研究易经的开篇之语,被后世反复引用,很多人耳熟能详。如果全面考虑写作易经文章或者通论的话,应该是《系辞传》的开头语,不应该出现在下篇第二章。因此我曾经感觉《系辞传》是孔子读《易》时随笔所写。弟子在传述时不敢调动位置,保持原貌,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易经》中的“十翼”是孔子传给弟子商瞿,以后代代相传下来的。和《论语》不一样,《论语》是弟子们集体编撰的,故弟子们有编辑思想在。“十翼”是弟子直接传递下来孔子的话,他们不敢随便改动。因此,我说《系辞传》不是通论,而是孔子读易经的随感录。
旧瓶装新酒——孔子寄寓思想的载体
孔子曾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即自己是陈述传承古代文化而不是创作,那么就是说自己所作的文化工作都是有根据的,是经过古代历史验证过的。他笔削《春秋》,实际就是在鲁国原有史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所谓的“笔则笔削则削”,而对于《易》,他则采用不修改原文而是随笔写出自己感受以及意见的方式。或总论,或分说,借助卦象爻辞等发表自己对于宇宙、天地、人类社会关系的看法,在原本枯燥的符号体系中注入了人类生活以及伦理等生动丰富的内容,使我们看到了人的身影。
《系辞传》第八章基本是记载孔子对于一些个别爻辞的解释,如:“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前面说“同人”卦的爻辞“先号啕而后笑”,孔子对这句爻辞解释说,君子待人处事的道理,有时可以出行,有时可以安居,有时可以保持沉默,有时可以议论风发。二人同心合力,犹如利刃可以削铁如泥,二人的意志理想相同,说出的话如同兰草般芬芳馨香。强调同心协力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运用“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个成语,但不太注意这是孔子的话。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前面的话是“谦卦”九三的爻辞。这个爻辞应该是原来存在的,是早于孔子的语言,后面则是孔子对这句爻辞的解释。其大意说:勤劳而不自夸,有功而不居功,不自以为有恩德,这是极其厚道的表现,把自己的功劳推让给下级的做法。道德要高,礼节要谦卑。谦虚的意义,正是要用恭敬的态度来保存自己的美德和功劳。孔子的解释丰富了原来爻辞的内容,更加人性化,增加了我们阅读的快感。
在《系辞传》全文的最后,是这样几句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翻译过来就是:将要叛变的人,他的言辞中有惭愧,心中有疑虑的人,他的话吱吱呜呜显得枝蔓,君子说话简明,焦躁激进的人话多,诬蔑好人的话游离而漫无边际,失去操守变节的人言辞绕弯委曲。将非常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浓郁的人情味融入到对于《易经》卦爻辞的解释中,这才是《易经》被重视和流传下来的关键。
《诚实的孔子》读后感400字_400字读后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读《诚实的孔子》有感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孔子吧!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古今人们顶礼膜拜的圣人。而今天我读的这则关于孔子的故事,说明这位圣人还是一个诚实的人。
故事讲述了孔子和他的徒弟子路周游各国时来到了齐国,碰到了正在争执的两个小,于是就想帮两个小一个忙。两个小朋友把争执的原因告诉了孔子,一个小朋友说:“太阳中午离我们最近,因为早上起来感到凉飕飕的,可是中午就不同了,太阳烤着大地,让人酷热难忍。所以说太阳中午离我们最近。”另一个小朋友说:“不对!不对!早上的太阳离我们最近,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又大又圆,而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好小,你是不是认为小的比大的离我们更远呢?”听了两个小朋友的话,孔子觉得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便对两个孩子为难地说:“哦,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等我向更有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的问题吧!”听了这句话,两个小朋友说:“孔子的学问不过如此嘛。”
事后,子路很不理解,就问孔子:“,您随便说些什么就可以骗过他们,您为什么要说实话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学习上,我们知道就知道,我们不知道就不能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孔子最后的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他的谦虚、诚实。也许你会问,为了芝麻大的知识,丢了面子,多不值呀。错,错,错。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自己不会,为了面子而不懂装懂,只能导致自己不思进取,生活在自己编造的谎言里,终有一天会丢尽自己的面子。细细一想,你还觉得孔子做错了吗?

关于孔子读后感 电影《孔子》读后感相关推荐:
- 羊脂球项链读后感200_3篇
- 成语死不瞑目读后感_3篇
- 没有礼貌的小猪读后感 懒惰的小猪读后感三十字
- 天资差异的读后感 最复杂的读后感格式
- 狗牙雨读后感600以上 《狗牙雨》读后感_作文吧
- 《牧童》读后感_5篇
- 洗碗筷的读后感
- 写读后感的方法和步骤 写读后感的方法,要两种方法。
- 枞树读后感 枞树的读后感100字
- 会说话会办事 读后感 有没有<管理思维>的读后感啊.?